【阅读24节气】惊蛰

发布单位:图书馆编辑:发布日期:2019/03/06浏览量:355

  传承非遗,感知四季。

  2016年11月30日,中国“二十四节气”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从今天起,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24节气的由来和含义。

 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,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,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。

  24节气分别为: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 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。



  3月6日,清晨5时9分,迎来“惊蛰”节气。

  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”自惊蛰之日起,农民就没有“几日闲”,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,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惊蛰由来


  惊蛰,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

  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、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、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


惊蛰之雷


  节气的名称反映的是气候的条件,而雷是惊蛰这个节气中表现最显著的物候现象。惊蛰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个时间易出雷声,而这在经历了冬天漫长的无雷季后显得尤其可贵,因此人们会突出惊蛰的雷。

惊蛰三候


  众所周知,每个节气15前后天,而我国又将“五天”称为一候,“三候”为一个节气,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“三候”。

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;二候仓庚(黄鹂)鸣;三候鹰化为鸠。

  一候桃始华:桃始华,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,乃闹春之始,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,流水桃花,便勾引出千媚百态。
  二候仓庚鸣:惊蛰后五日仓庚鸣,仓庚为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


  三候鹰化为鸠:再五日,鹰化为鸠,古称布谷鸟为鸠,春时因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

品读惊蛰


观田家

韦应物(唐)

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
丁壮俱在野,场圃亦就理。
归来景常晏,饮犊西涧水。
饥劬不自苦,膏泽且为喜。
仓禀无宿储,徭役犹未已。
方惭不耕者,禄食出闾里。

仲春郊外

王勃(唐)

东园垂柳径,西堰落花津。
物色连三月,风光绝四邻。
鸟飞村觉曙,鱼戏水知春。
初晴山院里,何处染嚣尘。

秦楼月·浮云集

范成大(宋)

  浮云集。轻雷隐隐初惊蛰。初惊蛰。鹁鸠鸣怒,绿杨风急。

  玉炉烟重香罗浥。拂墙浓杏燕支湿。燕支湿。花梢缺处,画楼人立。


馆藏图书推荐


1、微读节气


作者:朱伟

馆藏地:社科书库4(410室)K892.18/4


2、时间之书


作者:余世存

馆藏地:科技书库(202室)P4/2


3、岁时记:古诗词里的节气之美


作者:冯辉丽

馆藏地:社科书库1(102室)I207.22/156